在圖像快速流轉、節奏紛擾的數位時代,一件印刷作品若仍能讓人放慢腳步、駐足凝視,必定蘊藏著超越視覺感官的深層價值。《鳶尾花錫箔畫璀璨拼圖》正是這樣一件結合藝術詮釋與印刷工藝的跨界之作。
這款作品由設計端的我們進行構思,並與中茂印刷的技術夥伴們一起攜手完成。它不只是拼圖,更是一場關於光、材質與觸感的藝術實驗——以「讓人用手指讀光」為設計概念,嘗試讓紙張成為光影的載體,讓印刷成為感官的語言。這款拼圖的設計概念,來自一句極具詩意的標語:「它不只是一幅拼圖,而是一場讓人用手指讀光的藝術體驗。」表面上,它或許與一般的紙類拼圖無異,但從材料、印刷到壓紋結構,每一環節皆指向同一個核心——讓使用者在觸摸與轉動中感受光的流動。

材質與工藝:讓光在紙上有了根基
為了讓這些精密的紋理得以顯影,整個拼圖基底選用了結構性良好的白卡紙,並於其表面貼合電鍍鋁箔。鋁箔提供了穩定的金屬光澤與反射能力,使壓紋得以在光線照射下呈現豐富的層次感。
接著,是印刷本體的處理。中茂採用了兩項關鍵技術來完成彩色印刷:FM隨機網點與HUV快乾油墨。
-
- FM 網點(Frequency Modulated Screening),這項技術的核心精神,在於徹底顛覆了傳統印刷的規律性思維。相較於常見的 AM 網點(Amplitude Modulated Screening) 以大小不一的網點來表現色彩深淺,FM 網點則是透過固定大小的極細微墨點,以不規則的疏密分佈來重現影像。
FM 網點那超乎肉眼辨識極限的細微墨點,能讓圖像的細節表現得更為平滑、精緻,尤其在處理細膩的漸層與高光細節時,更能展現出如連續調照片般的完美質感。這不僅是技術的突破,更是為印刷品開啟了一扇通往更高層次藝術表現的大門。
中茂印刷應用於「鳶尾花錫箔畫璀璨拼圖」的技術方案,便是透過FM網點的隨機點位配置,避免了彩色圖像與鋼模蝕刻紋理之間的干涉,使畫面得以在高反光鋁箔表面呈現細緻柔順的筆觸過渡,亦保留底層光影壓紋的流動變化。
- FM 網點(Frequency Modulated Screening),這項技術的核心精神,在於徹底顛覆了傳統印刷的規律性思維。相較於常見的 AM 網點(Amplitude Modulated Screening) 以大小不一的網點來表現色彩深淺,FM 網點則是透過固定大小的極細微墨點,以不規則的疏密分佈來重現影像。

- HUV 油墨(Hybrid UV Ink),這是一種在印刷界被廣泛視為解決方案的特殊油墨。它屬於紫外線(UV)固化型油墨的範疇,但與傳統 UV 油墨不同的是,HUV 油墨能以更低的能量瞬間乾燥。
其核心優勢在於高飽和與高附著力。這兩大特性使其成為印刷在非吸收性或難以乾燥的特殊基材上(例如塑膠、玻璃或金屬)的理想選擇。傳統油墨在這些光滑表面上不僅乾燥困難、容易刮傷,更會導致色彩飽和度與細節表現大打折扣。而 HUV 油墨透過其特殊的配方,搭配高能量紫外線(HUV)光照射後,能迅速固化並牢牢附著於基材表面。
這種瞬間乾燥的特性,不僅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,也賦予印刷品出色的抗刮性與耐磨性。這意味著即使經過長時間的頻繁操作或摩擦,圖面依然能維持其清晰度與色彩的完整性。HUV 油墨的應用,為印刷在特殊材質上的設計提供了更廣闊的發揮空間,也確保了產品在生命週期中能持續展現其最初的精緻質感。
HUV 水晶網點印刷以高解析、高穩定為特色,專為需要細膩影像與特殊材質應用而設計。以下是 HUV 油墨(Hybrid UV Ink) 的主要優缺點,從印刷實務與工藝角度整理:
優點
-
- 瞬間乾燥,節省生產時間:使用紫外光(UV)照射即瞬間固化,印後可立即進行後加工,無需等待乾燥時間。
- 高色彩飽和度與印刷精度:顏色濃郁、層次分明,適合高端圖像再現,特別適合照片、插畫、精品包裝等應用。
- 可印多樣材質:除了紙張,也可印刷於 PP、PET、金銀箔、美術紙、壓紋紙、厚卡紙等非吸收性或特殊基材上。
- 環保節能:搭配 LED-UV 系統能大幅降低能耗,不產生臭氧,屬於較環保的固化系統。
- 免噴粉,提升上光品質:無需噴粉即可上光或覆膜,避免粉塵造成貼合不良,提升印面質感與加工穩定性。
- 高抗刮性與耐磨性:固化後表面堅固,不易掉色、磨損,適合高耐用性的產品。
缺點
- 設備與油墨成本高:初期設備投資較高,油墨價格也高於傳統油墨。
- 光源與材料需相容:不同 HUV 油墨需搭配特定波長的 UV 燈,油墨與基材間的附著力也需嚴格測試。
- 機台維護需求高:UV 光源系統與油墨管路需定期清潔與保養,以避免堆積或堵塞。
- 可能產生表面張力問題:在某些低表面張力材質上(如 PP、PE)仍需預處理(如火焰處理)以提升附著力。
- 無法回收油墨廢液:UV油墨固化後為高分子結構,不易分解,處理廢棄物時需符合環保規範。

結語
透過《鳶尾花錫箔畫璀璨拼圖》,我們不只想展現印刷工藝的極致可能,更期待打開觀者對紙張、圖像與觸感的全新想像。從材料選擇、圖像處理,到FM網點與HUV油墨的應用,每一道工序皆為一種感官語言的鋪陳,讓紙面成為光影與肌理的共鳴場域。
這仍只是這場創作旅程的起點。要讓這些感官訊號得以具體「浮現」於紙面之上,背後更仰賴的是一整套跨部門協作的深層工程──數位分析、鋼版蝕刻、基材轉譯、印壓控制等,每一環節都關乎光的語法能否被完好傳遞。
在下篇文章中,我們將把鏡頭拉向更深層的技術結構,探討這場感官體驗背後的製程脈絡與材料思維,讓你看見「光是如何被設計出來的」,以及印刷如何從訊息載體,昇華為一場沉浸式的文化對話。